山高水低,汉语成语,拼音是shān gāo shuǐ dī,意思是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不幸的事情,多指人的死亡。出自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。
明·施耐庵《水浒》:“若是留提辖在此,诚恐有些山高水低,教提辖怨怅,若不留提辖来,许多面皮都不好看。”
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,多指人的死亡
示例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若是留提辖在此;诚恐有些山高水低;教提辖怨怅;若不留提辖来;许多面皮都不好看。”
明 施耐庵《水浒》第三十二回《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》:皇城去扯他,反被这厮推抢殴打;因此,受这口气,一卧不起,饭食不吃,服药无效,眼见得上天远、入地近。今日得大官人来家做个主张,便有些山高水低,也更不忧。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八:“万一有些山高水低,有甚把臂,那原聘还了一半,也算是他们忠厚了。”
《初刻拍案惊奇》.卷二十三:“夫人知道了,恐怕自身有甚山高水低,所以悲哭了一早起了。”
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回:居士,你但放心,说凶得吉。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,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