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科普知识 山穷水断

山穷水断

发布时间:2023-10-09 01:53:25

山穷水断

山穷水断(shān qióng shuǐ duàn),是汉语的一则成语,出自北周·庾信《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》。

这则成语意指山和水都到了尽头,比喻荒远偏僻的地方,也比喻走投无路陷入绝境。其结构为联合式,在句子中一可充当谓语、定语、补语等,含贬义。

山穷水断成语出处

南北朝·庾信《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》:“山穷水断,马束桥飞。”

后世由此典故提炼出成语“山穷水断”,也作“山穷水尽”。

山穷水断成语典故

陆游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。当时南宋偏安一隅,国力微弱,倍受外族欺侮,长江以北的大片领土都被北方的金国所侵占。在朝廷内部,大臣们主要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。陆游身为主战派的中坚分子,积极主张抵抗外侮,收复失地。在主和派得势之时,他仍大声疾呼,极力主张抗金,结果被免职了。

被免职后陆游回到了老家山阴(今浙江绍兴)镜湖旁闲居起来。公元1167年,在老家春社的这一天,陆游到镜湖附近的山西村去游访。

当地居民热情好客,山村美景如诗如画,令诗人流连忘返。这次游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回家之后,他仍陶醉其中,心潮澎湃,于是便挥笔写下了《游山西村》这首诗,以此来表达这次出游的美好心情。

诗中写到:“莫笑农家腊酒浑,丰年留客足鸡豚,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大意是说:“不要嫌农家自酿的酒不够清淳,在丰收之年,他们待客时桌上的鸡肉猪肉是很充足的。我兴高采烈地畅游于大自然的怀抱,走了很久,眼前依然是碧水青山。正当我怀疑再也无路可走之时,前面又出现了一座村庄……”

山穷水断成语寓意

山山水水,重重叠叠,往往复复,曲曲折折,使人感到困惑无路,可是转过去却又是一个绿柳成荫、山花烂漫的村庄,使人感到异常惊喜。所谓顺境与逆境并不是绝对的,究竟是否处于绝境,关键在于人的心态。满怀希望,即使处于绝境也能泰然处之、逢凶化吉;失望颓废,纵使处于顺境也会郁郁寡欢、生无可恋。漫漫长路,起伏虽不能由人,但是如何面对却掌握在人们自己手中,纵使山穷水断,也不能失去希望,走过荆棘,一定会看到花红柳绿、生机盎然。

山穷水断成语运用

成文用法

“山穷水断”指山和水都到了尽头。比喻荒远偏僻的地方,也比喻走投无路陷入绝境。这则成语含贬义,在句子中一可充当谓语、定语、补语等。

运用示例

毛泽东《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》:“你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。”

温馨提示:
本文【山穷水断】由作者 教育百科书 转载提供。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 自学教育网 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 若存在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。
(c)2008-2025 自学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灵创科技有限公司
粤ICP备2024240640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