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科普知识 无胫而走

无胫而走

发布时间:2023-10-09 03:11:49

无胫而走

无胫而走,汉语成语,拼音是wú jìng ér zǒu,意思是常以喻良才不招而自至爱贤者之门。出自《论盛孝章书》。

无胫而走成语解释

犹无胫而行。常以喻良才不招而自至爱贤者之门。同“无胫而行”。

无胫而走成语出处

汉·孔融《论盛孝章书》:“珠玉无胫而自至者,以人好之也。”

无胫而走成语用法
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示例

第一章一句同,无胫而走,疾于珠玉。 ★唐·白居易《元公墓志铭》

无胫而走成语典故

典出汉代刘向《说苑·尊贤》。

春秋时,晋国大夫赵简子在黄河岸边游赏,心情悠闲自在,他感叹地说:“怎样才能得到贤德的人而跟他们朝夕共处呢?”划船的古乘跪在他面前回答说:“那‘珠玉无足’,距离这几千里远,而‘所以能来’的原因,是人们喜好它。如今贤德的人有腿却不到您这儿来,这是您不喜欢他们的缘故。”赵简子说:“我家里养着上千的门客,明天早晨如果吃食不够,今晚就去市场收取赋税;如果晚上吃食不够,早晨就去市场收取赋税。怎么能说我不喜欢士呢?”

划船的古乘回答说:“大雁能‘高飞远翔’依靠的是六翮(hé),也就是它翅膀上的六根羽茎,说穿了,就是翅膀。至于脊背上的毛和肚皮下的毛,柔软短小,薅(hāo)去一把,不会降低大雁飞翔的高度;添上一把,也不会增加大雁飞翔的高度。我不知您家里的上千门客,有多少是长翅膀的,有多少是光长细毛的?”

“珠玉无足”,“所以能来”,被炼为典故“不胫而走”。到汉末孔融的《论盛考章书》中,就成了“珠玉无胫而自至”,更接近此典的真相了。

温馨提示:
本文【无胫而走】由作者 百科科普 转载提供。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 自学教育网 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 若存在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。
(c)2008-2025 自学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灵创科技有限公司
粤ICP备2024240640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