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科普知识 献可替否

献可替否

发布时间:2023-10-09 03:24:45

献可替否

献可替否,汉语成语,拼音是xiàn kě tì fǒu,指劝善归过,提出兴革的建议。

献可替否基本解释

献:进;替:废。指劝善归过,提出兴革的建议。

建议可行的方法,废止不可行的方法。 臣下向君主进言,陈述哪些可行,哪些不可行,以成就可行的方法,摒弃不可行的方法。后用“献可替否”指臣下向君主进谏,劝善规过,议论兴革。

献可替否同韵词

杀人灭口、斫轮老手、金貂贳酒、无所不有、竭泽焚薮、一字不苟、绳枢瓮牖、摧花斫柳、闲茶浪酒、易于反手

献可替否出处

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,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,以成其可;君所谓否,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,以去其否。”后把臣下对君主劝善规过、建议兴革为“献可替否”。

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,臣以献可替否为忠。”

唐·吕温《人文化成论》:“军以仁使臣,臣以义事君,予违汝弼,献可替否,此则朝廷之文也。”

《清史稿·李菡传》:“夫献可替否,宰相之责也;拾遗补阕,谏官之职也。”

亦作“献可替不”。

《艺文类聚》卷二十六引梁简文帝《达徐璃书》:“山涛有云:‘东宫养德而已。’但今与古殊,时有监抚之务,竟不能黜邪进善,少助国章,献可替否,仰裨圣政。”亦作“献替可否”。

《元史·陈颢传》:“臣愿得朝夕左右,献替可否,庶少裨万一,亦以权臣愚忠。”

亦简称“献替”

唐 刘长卿 《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,呈元相公》:“献替常焚藁,优闲独对萱。花香逐荀令,草色对王孙。”

明 陶宗仪 《辍耕录·宣文阁》:“其为处也,跬步户庭之间,而清严邃密……於是宰辅有所奏请,宥密有所图回,争臣有所绳纠,侍从有所献替,以次入对,从容密勿,盖终日焉。”

温馨提示:
本文【献可替否】由作者 教育百科书 转载提供。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 自学教育网 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 若存在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。
(c)2008-2025 自学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灵创科技有限公司
粤ICP备2024240640号-6